中共烏達區委 烏達區人大 烏達區政府烏達區政協

首頁> 民俗習慣

民俗習慣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發布時間:2022-10-10 9:37  

民族風俗習慣是指各民族在衣著、飲食、居住、生產、婚姻、喪葬、節慶、禮儀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沿成習、廣泛流傳的喜好、風氣、習尚和禁忌。

我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具有以下特點:穩定性,群眾性和社會性、民族性和敏感性,地域性。

目前我區少數民族17個,8989人,占地區人口總數的7.33%。其中蒙古族3361人,占全區人口總數的2.74%。其他少數民族人口5628人,占全區人口總數的4.59%。

一、蒙古族風俗習慣

蒙古族自稱“蒙古”,其意為“永恒之火”,別稱“馬背民族”,主要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,信仰喇嘛教。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,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,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,馬奶酒、手把肉、烤羊肉、蒙族餡餅和奶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食品和待客佳肴。

服飾方面,首飾、長袍、腰帶、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四個主要部分,婦女頭上的裝飾多用瑪瑙、珍珠、金銀等制成。牧區女子多用紅綠等色,長綢纏頭;男子冬季帶羊皮帽,夏季多帶前進帽,男女都穿身寬袖長的長袍,束以腰帶,著長筒皮靴。各地婚儀不一,共同特點是新郎佩戴火鐮、蒙古刀和弓箭,致頌詞、祝詞和對歌等,體現了古老民族勤勞勇敢和能歌善舞的獨特風格。

喪葬方面,一般行土葬和火葬。

娛樂方面,包括賽馬、射箭、馬頭琴演奏、說唱“好來寶”、蒙古象棋和那達慕?!澳沁_慕”在蒙語中是娛樂、游戲的意思,它源于摔跤、射箭、賽馬三項競技,現已成為草原上慶豐收、進行物資交流和舉行民間體育活動的隆重集會。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傳統節日,一般在農歷七、八月份舉辦,是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群眾性的盛大集會。大年和小年是蒙古族比較重要的節日(大年就是春節,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)。

祭祀敖包是蒙古族的一種祭祀風俗,祭祀敖包的時間,多在水草豐美、牛羊肥壯的六、七、八月間。祭祀時,敖包插上樹枝,樹枝上掛五顏六色的布條或紙旗,旗上寫經文,祭祀儀上大致有血祭、酒祭、火祭、玉祭等。

禮節與禁忌方面,全民族敬老蔚然成風,見面問安、讓路、有難相助。騎馬坐車接近蒙古包時要輕騎慢行,以免驚動畜群;馬鞭子要放在門外,一是對主人的尊重;到別人家做客,不要自己動手,需等主人盛給;吃肉時給人遞刀,刀尖應向自己,刀把遞給對方;見到門前有火或者紅布條等記號,表示這家有病人或者產婦,不要進入;出蒙古包后,要走一段路,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車上馬;主人端出奶茶,客人應欠身雙手去接;不食自死動物肉和驢肉、狗肉、白馬肉;來客不讓坐西炕,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。

禁忌方面,喪事忌紅色和白色,而喜事忌黑色和黃色;不要在火盆上烤腳、烤鞋、襪、褲子等;參觀寺院經堂、佛殿時,禁止吸煙、吐痰,不要亂摸法器、經典、佛像、不得高聲喧嘩,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。

二、回族風俗習慣

在住地修建“禮拜寺”,多圍寺而居。禮拜寺漸漸統稱為清真寺?!扒逭妗笔恰耙了固m”在中國的漢文意譯?!扒逭妗币话憬忉尀椤扒鍧嵳鎸崱?。

飲食方面,以米、面為主,吃牛、羊、雞、魚肉等。逢年過節炸“油香”、“馓子”等食品?;孛窈軔酆炔?,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、紅棗等。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。服飾: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,穿白襯衫、黑坎肩,婦女戴黑、白或綠色蓋頭,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,農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艷的服裝。

喪葬方面,普通實行土葬、快葬。一般早晨死去,中午就要埋葬;晚上死去,第二天早晨埋葬。要請阿訇主持殯葬,將死者凈身后用白布包身土葬,用移尸匣運到墓地。

節日方面,主要節日有開齋節、古爾邦節和圣紀節。開齋節是伊斯蘭教重大而隆重的節日,于伊斯蘭教歷的十月一日舉行。在新疆地區,開齋節稱為肉孜節,肉孜節是波斯語,意為齋戒。穆斯林每年都要守齋一個月。封齋期間,穆斯林在日出之前都要吃好封齋飯,可以吃飽、喝足;日出后至太陽西下,不準進食、喝水。齋月里,要求穆斯林克制一切私欲。小孩、老弱病人和孕婦可以不守齋。齋戒期滿后,就是開齋節。這天清晨,穆斯林紛紛聚集在清真寺舉行禮拜,然后開始節日活動。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,于每年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舉行。古爾邦含有犧牲、獻身之意。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,它是具有宰牲獻祭特色的節日。

禮節與禁忌方面,回族人民很講衛生飯前飯后要洗手擦凈;一般家庭都是窗明幾凈,一塵不染;尤其重視水源衛生,凡供人飲用的水井、泉眼,一律不許牲畜飲水,也不讓任何人在附近洗臉、洗衣或洗澡;井都加蓋,取水前一定要洗手,盛水的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里。禁忌:忌食豬、狗、馬、騾的肉,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或自死的畜禽,不吃動物的血等;忌諱別人在自己家里吸煙、喝酒;在吃饅頭、烙餅、馕時,忌囫圇吃,一定要掰作兩半或更多的小塊吃;禁用食物開玩笑;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,如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等;禁在人前坦胸露臂;忌諱背后誹謗和議論別人的短處。

三、滿族有風俗習慣

住房方面,一般有兩間正房,門向南開,外屋是廚房,里屋有三鋪炕,西炕為貴,南炕為小。來客住西炕,家中長輩多住北炕,小輩住南炕。飲食以面食為主,愛吃粘食;逢年過節吃餃子,農歷除夕完飯吃手扒肉。民族風味食品有白煮豬肉、炙豬肉及糕點“薩其瑪”。薩其瑪是滿語,漢語叫金絲糕,香酥可口,油而不膩,是滿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。

服飾方面,演化較快,逐漸趨于一致,旗袍曾經流行各地,現在仍為城市女性青瞇。

婚俗方面,各地差別較大,有的地方時男方請媒人到女方說親,先后要去三次,每次都攜帶一瓶酒,到第三次才知道是否成功,有句俗話叫“成不成,三瓶酒”;東北南部從訂婚到完婚,要經過“挺盅”、“問話”、“過桂箱”、“壓炕錢”、“拜天地”、“分大小”等過程。

禮節與禁忌方面,滿族孝敬長輩,重視禮節。行路遇上長輩,要側身微躬,垂手致敬,等長輩走過再行;小輩要給長輩請安;小輩媳婦要給長輩裝煙。親友見面,握手互致問候,有的行抱腰見面禮。滿族以西為上,室內西炕不得隨意坐人和堆放雜物。最主要的禁忌是不打狗、殺狗,不吃狗肉,不戴狗皮帽,不鋪狗皮褥;忌諱帶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。




返回頂部
女人性高朝床叫免费视频